Nature:超快爱因斯坦-德哈斯效应
初学者 初学者 2019-01-11

爱因斯坦-德哈斯效应最初发现于一项里程碑实验——铁磁体中规则排列的电子自旋产生的角动量,通过施加外加磁场实现磁化方向逆转,能转化为力学角动量。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角动量转移的时间尺度。先前实验证明,在几种金属磁体中,强烈的光致激发将导致100飞秒以下时间尺度的磁化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超快退磁。虽然此过程的微观机理一直是争论热点,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尚未解决,即在这些飞秒时间尺度下角动量的去向。


有鉴于此,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 L. Johnson等人通过飞秒时间分辨X射线衍射证明,铁磁性的铁在激光退磁条件下,其自旋系统的大部分角动量损失在亚皮秒时间尺度上被转移到晶格,激发出由表面传播至体相的横向应变波。基于计算机仿真和光学数据,作者对X射线数据模型进行了拟合,估测出角动量转移发生在200飞秒的时间尺度上,且对应于自旋系统中80%的角动量损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此类系统中,与晶格的相互作用对超快退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Dornes C, Acremann Y, Savoini M, et al. The ultrafast Einstein–de Haas effect[J].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8-0822-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822-7


加载更多
5598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小小熊

材料前沿

发布文章:105篇 阅读次数:277269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