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由学研汇技术中心原创撰写,旨在分享相关科研知识。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原创丨泽西(学研汇 技术中心)
编辑丨风云
原位表征交流QQ群:466628715
高效的氢气析出反应(HER)以及氢气氧化反应(HOR)对氢能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不幸的是,碱性条件下的HER/HOR速率明显小于酸性条件条件下的速率。得益于阴离子交换膜技术的发展,开发能在碱性条件下实现高效HER/HOR反应的催化剂能显著推进这一领域进展。使用亲氧性的外来金属改良Pt表面是改善氢气析出反应(HER)以及氢气氧化反应(HOR)动力学的有希望的途径。然而,到目前为止,难以解释外来金属在改善催化性能中扮演的角色。
有鉴于此,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课题组以Ru修饰的Pt作为模型催化剂研究Ru在改善Pt催化HER/HOR活性的内在机理。在碱性介质中,Ru改良的Pt催化剂催化的HER以及HOR反应的活性与Ru的表面覆盖度呈正比。研究发现,Ru修饰的Pt基底引起的应力以及电子效应降低速率确定步骤(Volmer)的能垒,因此导致大幅改善的催化活性。当前,缺乏电化学界面的分子水平信息阻碍对该活性改善的理解,因此作者使用衰减全反射 (ATR) 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SEIRAS) 直接监测电化学界面,在分子水平解释上Ru提高Pt催化性能的内在机制。
测试装置及条件:使用配备有液氮冷却的 MCT 检测器的Nicolet iS50 FT-IR 光谱仪用于电化学 ATR-SEIRAS 测量。所有光谱均以吸光度 (-log(R/R0) 表示,R和 R0分别代表样品和参比光谱。在所有电化学和光谱测量中,使用 CHI 电化学工作站(760E 型,CH 仪器)。为了记录 Hatop的和界面H2O键的原位光谱,金属薄膜最初在H2饱和的0.1 M NaOH 溶液中以相对于RHE 0.4 V的电压保持30 s。然后,电位依次步进到 0.2、0.1、0.05、0.025、0、–0.025 和 –0.05 V,步进持续时间为 20 秒,达到步进电位 3 秒后开始收集该电势光谱。每个光谱由32个单光束组成,分辨率为 8 cm–1。以下是记录CO吸收谱的程序。在 CO 饱和的 0.1 M HClO4 溶液中,制备的SEIRAS金属薄膜在相对于RHE 0.1 V的电位下保持10分钟,接下来,用 Ar 吹扫光谱池20分钟以去除溶液中溶解的 CO;然后在相对于RHE 0.1 V电压下收集 CO 吸附光谱,扫描 44 次,分辨率为 8 cm–1。红外背景光谱是在吸附的 CO 被完全氧化的高电位下记录的。
原位ATR-SEIRAS
如何揭示催化剂表面结构依赖性的中间体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 Ru 在碱性溶液中改善Pt反应动力学的原因,使用原位 ATR-SEIRAS 监测反应中间体的可能吸附位点和结合能的变化。如图1a所示,在原始 Pt 薄膜上,在 0.2 V 以下电压下检测到位于 2,040 和 2,000 cm-1 之间的吸收带(图 2a),可归属于吸附在Pt原子顶部的H中间体(Hatop)。在Ru金属薄膜上,Hatop吸收带在0.025 及 –0.05 V电压区间位于显著低的波数,1821 cm–1(图1f)。在ED-0, ED-3以及ED-30(ED-x,代表Ru通过电化学沉积改良的Pt催化剂,x代表沉积时间,单位为秒)催化剂表面,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个吸收带。重要的是,在Ru修饰的Pt表面,Pt-Hatop吸收带位置相对于原始的Pt并没有明显的迁移,表明Ru原子并没有显著改变Pt表面的电子性质,即排除PtRu合金效应引起的催化性能的改善。相反,在Ru改良的Pt表面,Ru-Hatop吸收带的位置相比于单一的Ru表面发生明显的红移,迁移波数大约为40 cm–1,结合简谐运动关系推测出增强的氢结合强度(HBE)。
图1. 原位ATR-SEIRAS谱。(a)Pt, (b) ED-0, (c) ED-3, (d) ED-30, (e) ED-1200 及(f) Ru 薄膜电极的ATR-SEIRAS谱。电介质为H2饱和的0.1M NaOH溶液。
可以通过经典d带理论解释Ru/Pt表面强化的HBE。首先,Ru和Pt之间的晶格失配导致Ru覆盖层上的拉伸应变。其次,XPS表征发现与纯Ru(280.2 eV)相比,所有双金属Ru/Pt表面上Ru 3d5/2(图2)的结合能上移约0.3至0.4 eV,表明Ru原子的d电子转移到Pt。因此,应变和电子效应都使Ru的d带中心上移,导致了显著增强的*H吸附。另外,吸附在Ru上的H表明Ru原子也可以作为HER/HOR的活性位点,而不是通过亲氧性或合金化效应单独作为Pt的辅助剂。在ED-1200催化剂表面只能观察到Ru-H/Pt吸收带,表明Pt的表面完全被Ru覆盖。
图2. Pt,Ru及Ru改良的Pt的高分辨 (a) Pt 4f 及(b) Ru 3d XPS谱。虚线表示纯 Pt 和Ru 上的带中心位置。(c)Ru 修饰的 Pt 电极上 Ru 3d 区域的拟合XPS 光谱,虚线表示分Ru0 和 Ru4+在纯 Ru 上的谱带中心位置。
图3. 0.1V (对比NHE) 电压下, CO 在 Pt、Ru、ED-30 和 ED-1200 薄膜上全层吸附的 ATR-SEIRAS 光谱,电解质为0.1 M HClO4 溶液。
为了进一步证实Ru在Pt上的完全覆盖,作者使用CO全吸附的ATR-SEIRAS,其可以区分非常细微的表面位点异质性。如图3所示,在纯Pt以及Ru表面上,具有线性吸附构型的*CO(COL)在 2,071 和 2,017 cm–1 处有明显的吸收带位置。在ED-30 表面上可以清晰观察到属于 Pt-COL 和 Ru-COL/Pt 的两个*CO 峰。相反,在ED-1200催化剂表面上只能观察到位于2,023 cm–1的对称*CO吸收带,表明催化剂表层不存在Pt原子。
总之,作者利用原位ATR-SEIRAS表征手段,深入理解催化剂表面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内在联系。证实Ru覆盖层与Pt基底存在着电子和应变效应,从而增强中间体*H和*OH的结合强度。结合理论计算发现在HER过程中,增强的*H和*OH吸附强度可降低H2O解离步骤的能垒;在HOR过程中,*OH吸附强度的增强可以降低*H氧化的能垒,同时较强的*H结合也有助于保留活性位点,使其不被*OH阻断。
参考文献:
Shangqian Zhu et al. The role of ruthenium in improving thekinetics of hydrogen oxidation and evolution reactions of platinum. NatureCatal. 4, 711–718 (2021)
DOI: 10.1038/s41929-021-00663-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1-00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