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由学研汇技术中心原创撰写,旨在分享相关科研知识。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原创丨泽西(学研汇 技术中心)
编辑丨风云
原位表征交流QQ群:466628715
自然界中尿素无处不在,可以用来驱动燃料电池以及电解槽中水的替代氧化底物。然而,不足的机理理解严重阻碍尿素氧化反应(UOR)的研究进展。此外,与氧气析出反应(OER)相比,由于涉及6电子转移(CO(NH2)2+6OH−→ N2+ CO2+ 5H2O+ 6e−),UOR反应动力学更加缓慢,因此需要高性能催化剂降低反应过电势。目前广泛研究的UOR催化剂是Ni基材料,其在~1.36 V发生自氧化生成Ni3+态的NiOOH活性物种。NiOOH催化下UOR反应的关键中间物种是*CON, *CO–NH以及*COO,而Ni3+和*COO之间的强烈的结合导致*COO难以脱附,因此导致大多数Ni基催化剂的活性难以满足要求。
有鉴于此,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乔世璋联合安徽大学的陈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庆华课题组发现泡沫镍负载的亚铁氰化镍(Ni2Fe(CN)6)催化剂实现高效的尿素氧化反应,比传统的Ni基催化剂拥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发现与以NiOOH为催化活性中心的大多数Ni基催化剂相比,(Ni2Fe(CN)6)催化剂上的尿素氧化反应路径完全不同。(Ni2Fe(CN)6)可以直接促进涉及Ni位点上中间体NH3产生以及Fe位点上氨分解为N2的两步反应路径。由于不同的速率确定步骤(RDS)以及更加有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Ni2Fe(CN)6在1.35 V(过电位为0.98 V)的电位下,实现100 mA cm−2的阳极电流密度。
原位Raman &SR-FTIR
如何研究反应机理?
原位拉曼(Raman)光谱证明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如图1a所示,位于2,100 和2,140 cm–1的强峰属于Ni2Fe(CN)6化合物氰基伸缩振动特征,250和348 cm–1属于Ni-N伸缩振动峰,而510 cm–1归属于Fe-C的伸缩振动峰。重要的是,施加多个电位的Raman振动峰和开路电压(OCP)下的振动峰相同,表明Ni2Fe(CN)6在催化UOR反应的过程中并没有自氧化产生Ni3+的NiOOH。相反,以NiC2O4为催化剂,在较高的电位下(1.3V),可以明显观察到位于473 以及560 cm−1的NiOOH特征双峰,表明NiC2O4部分重构成NiOOH。
图1. Ni2Fe(CN)6与传统NiC2O4催化剂的比较。(a) Ni2Fe(CN)6 以及(b)NiC2O4在1.0M KOH以及不同电位下的原位Raman光谱。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预测Ni2Fe(CN)6催化UOR反应的两步机制,涉及关键中间体NH3,因此接下来作者使用原位同步辐射傅里叶变换红外(SR- FTIR)证实Ni2Fe(CN)6催化的UOR反应中间体。以Ni2Fe(CN)6为催化剂,对比OCP下的光谱,UOR工作电位下(1.35–1.65 V)两个新出现的位于2,925 cm–1 及1,203 cm–1的吸收带可归属于*N=NH2+中间体的 N-H 伸缩振动和 *OCONH2 中间体中的 C-O 伸缩振动(图2a)。另外,随着电势的增加,特征峰的强度也随之增加(图2c-d)。图2e模拟结果证实两个特征峰属于*N=NH2+和*OCONH2物种。对于NiC2O4催化剂,原位FTIR识别出不同的中间物种,在UOR工作电位下观察到位于2,136 cm–1的特征吸收峰来自CNO−中间物,并没有观察到*N=NH2+ 中间体的 N-H 和 *OCONH2中间体中的 C-O振动峰。这些结果表明Ni2Fe(CN)6催化的UOR机理明显区别于传统的Ni基催化剂,Ni2Fe(CN)6并没有衍生出NiOOH,因此有利于两步反应过程,即尿素到NH3 (CO(NH2)2+H2O→CO2+2NH3)的化学过程和NH3转化为N2 (2NH3+6OH-→N2+6H2O+6e-)的电化学过程。
图2. 不同电位下催化剂的原位SR-FTIR光谱。(a)Ni2Fe(CN)6 以及(b)NiC2O4 在不同电位下的原位SR-FTIR光谱。(a)红色和(b)蓝色虚线表示不同电位下新产生的峰;(c-d)不同施加电位下Ni2Fe(CN)6催化剂在(c)N-H和(d)C-O伸缩振动范围内的高分辨率原位SR-FTIR光谱;(e)Fe位点上*N=NH2+ 中间体的 N-H 伸缩振动和Ni位点上 *OCONH2中间体中的 C-O 伸缩振动的计算谐波振动频率。
总之,作者利用原位Raman和SR-FTIR表征手段,探测Ni2Fe(CN)6催化UOR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信息以及重要中间体,揭示全新的UOR反应机理。Ni2Fe(CN)6催化剂实现前所未有的UOR高活性和稳定性得益于催化剂本身Fe和Ni位点协同促进了尿素的两步分解成N2,跳过了导致活性较弱的*COO中间物。
测试装置及条件:原位Raman光谱操作在Via-Reflex 光谱仪(Renishaw),激光波长为532纳米。电化学工作站(CHI750E)控制的UOR反应电势范围为1.2-1.6V,原位电化学三电极反应池包含Ni2Fe(CN)6工作电极,Ag/AgCl参比电极以及Pt网对电极,电解液为包含0.33M尿素的1.0M KOH溶液。不同电势下Raman光谱数据采集时长小于1小时。
原位SR-FTIR操作光源为国家同步辐射的红外光束(BL01B),反应池为自制的红外装置,以 ZnSe 晶体作为红外透射窗口(截断能为~625cm-1)。工作站配备 FTIR光谱仪(Bruker 66v/s),带有 KBr 分束器和液氮冷却 HgCdTe 检测器,该系统还耦合带有×16物镜的红外显微镜(Bruker Hyperion 3000)。红外光谱光谱范围为15-4000cm-1,并且具备0.25 cm–1的超高分辨率。工作电极上的催化剂以微米级间隙紧压在ZnSe晶体窗口上,以减少红外光的损失。每个红外吸收光谱是通过平均 514 次扫描获得的,分辨率为 2 cm–1。所有红外光谱都是在对催化剂电极施加恒定电位 30 分钟后进行采集。
参考文献:
Shi-Kui Geng et al. Nickel ferrocyanide as ahigh-performance urea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t. Nature Energy 6, 904–912(2021)
DOI: 10.1038/s41560-021-00899-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1-0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