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CO2还原(CO2RR)是实现全球碳中和非常有前景的方法之一。金属-CO2电池装置不仅可以将 CO2还原成有价值的含碳化学品,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还可以实现对外供电。可充电的水系 Zn-CO2电池,由于使用水系电解液,CO2RR还原产物更加丰富,且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性能更好。金属-CO2电池不仅能够将CO2还原成增值化学品,还能实现对外供电,具有“电能与增值化学品”共生的特征。与碱金属-CO2电池相比,如Li-CO2、K-CO2、Na-CO2电池,水系 Zn-CO2电池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展示出更好的CO2RR特征,产物种类丰富。在这篇综述中,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团队总结了Zn-CO2电池的最新进展,包括一次和可充电电池系统的基本机制以及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特别讨论了电池配置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是催化剂阴极和水性电解质,对Zn-CO2电池CO2RR性能和电池行为的影响。此外,通过与碱金属-CO2电池的比较,对水系 Zn-CO2电池在CO2RR和能量转换方面的实际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当前Zn-CO2电池面临的一些挑战,并对未来深入了解 Zn-CO2电池电化学机理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9651220005261.简介Zn-CO2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原电池、可充电电池,强调了CO2RR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的重要性。2.分析Zn-CO2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指出了Zn-CO2电池还原CO2产物的多样性。3.介绍贵金属、非贵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作为催化阴极材料的进展。4.讨论Zn-CO2电池在绿色能源存储与CO2还原领域的应用前景。5.总结Zn-CO2电池与其他碱金属-CO2电池的差异和优越性,以及Zn-CO2电池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次Zn-CO2电池只能实现放电过程,其中CO2在阴极室中被电催化还原,而金属锌阳极在阳极室中被氧化。以电池放电产物CO 为例,CO2在催化阴极上被还原成CO的基本步骤如下:CO2(g)+ e- + * → *CO2- (1)*COOH + H+ + e- → *CO + H2O (3)CO2 + 2H+ + 2e- → CO(g) + H2O (5)Zn + 4OH- → Zn(OH)42- + 2e- (6)CO2 + Zn + 4OH- + 2H+ → Zn(OH)42- + CO(g) + H2O (7)与一次(不可充电)电池不同,可充电Zn-CO2电池在CO2还原和能量存储和转换方面更加灵活。对可充电型 Zn-CO2电池体系,双功能催化剂是实现其可充电性的关键所在,电池需要在放电过程中催化 CO2 还原成含碳产物,并在充电过程中催化氧化反应。注意,充电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将含碳产物氧化成CO2。Zn-CO2电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由催化剂阴极、电解质、隔膜和金属锌阳极组成。因此,Zn-CO2电池的整体电化学性能,包括放电产物的类型和能量效率、放电电压、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电压间隙,都受到各个电池组成的影响。在阴极表面进行的CO2RR是Zn-CO2电池的关键所在。催化剂对实现优异的电池性能和提高电化学CO2转化为含碳产物的能力至关重要。与非水系Li/K/Na-CO2电池系统相比,Zn-CO2电池由于是水系电解质,放电产物为气态和/或水溶性,对催化剂的要求略低。一般来说,在设计高效的催化剂阴极时,应考虑化学成分、形态、结构和导电性。常用的阴极催化材料包括贵金属基催化剂、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和非金属催化剂。“电能与化学品”共生型金属-CO2电池被认为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化石燃料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Li/Na/K-CO2电池相比,新兴的水系Zn-CO2电池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如此,可充电水系Zn-CO2电池体系能够在放电过程中将阴极CO2RR与OER有效结合起来,充电过程表现出更灵活的 CO2还原,使得 CO2 能够连续转化为多种多样的含碳燃料,并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1)从反应动力学和过电位的角度来看,开发高效的双功能催化剂阴极仍然是Zn-CO2 电池最重要的课题。设计对 CO2RR 和 OER 均具有高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阴极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 CO2RR 更喜欢在酸性/中性溶液中进行,而碱性环境更有利于OER。2)迄今为止,已报道的Zn-CO2 电池只获得了3种放电产物,即 CO、CH4和甲酸,而由Zn-CO2 电池产生的高阶含碳产物(例如 CH3OH、C2H5OH和C2H4)很少报道。CO2RR产物类型与催化剂阴极的选择性密切相关。铜基材料在CO2RR领域已证明能够有效地催化CO2还原成多碳化学品;然而,铜基材料的OER性能往往较差。铜基催化剂需要更进一步开发CO2RR和OER催化性能优异的铜基催化剂,提高Zn-CO2电池放电产物的多样性。3)包括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在内的电解液在Zn-CO2 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包括电压窗口、循环稳定性、反应动力学,甚至产品选择性。与碱金属-CO2系统中常用的有机电解质不同,水性电解质由于水分解而通常表现出相对较低的工作电位,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离子电导率。电解质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CO2的扩散和中间体的吸附行为。因此,通过使用添加剂的策略,改变电解质的组成,以实现高稳定性、调节界面电化学和促进反应动力学,对进一步提高水系 Zn-CO2电池目标产物选择性和电池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电池长期运行,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的浓度差异,导致电化学性能下降也应被广泛关注。4)阳极表面的锌自腐蚀、锌枝晶和HER竞争反应会导致电池容量、寿命和耐久性的严重下降。阳极优化策略获得无枝晶锌负极并延缓锌自腐蚀,一直HER竞争反应,已在锌离子电池和锌空气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阳极优化策略在Zn-CO2电池领域却很少受到关注。因此,期待更多致力于阳极优化工程的研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Zn-CO2电池的CO2还原和电池性能。支春义,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中科院物理所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到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工作,历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员(faculty)以及主任研究员(永久职位)。目前为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及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可穿戴柔性电存储器件,包括锌基电池、水系电解质、高安全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致力于为各种柔性器件和可穿戴器件系统提供柔性电源解决方案。在Nature Review Mater., Nature Review Chem., Nature Commun., Joule, Chem, Mat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 Ed.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至2022年10月),他引4万余次(ISI),H因子为110,授权专利80余项。支春义教授是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1,材料科学),香港青年科学院委员,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cience理事,获得城大校长奖,青年杰出研究奖,NML研究者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关于 Nano Materials Science2019年3月创刊,重庆大学主办,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任主编,21个国家 126位学者(包括18位院士)任编委,ScienceDirect全文开放获取。已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onstantin Novoselov院士、吕坚院士、Ruslan Z Valiev院士、卢柯院士、成会明院士、申长雨院士、赵东元院士、段雪院士、侯保荣院士、孙军院士、王琪院士、张立群院士、Oliver G. Schmidt院士、Li Lu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Luyi Sun教授(美国康涅迪格大学)、Vijay Kumar Thakur教授(英国苏格兰乡村学院)、张强教授(清华大学)、郭少军教授(北京大学)、张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彭章泉教授(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刘畅教授(中科院金属所)、刘天西教授(东华大学)、胡宁教授、付绍云教授、黄晓旭教授、魏子栋教授、张育新教授(重庆大学)等团队的研究成果。刊发成果已被近110个国家及地区、约800种SCIE期刊引用报道,总下载58万余次。已入选ESCI、EI、Scopus、CSCD核心、CAS、DOAJ、INSPEC数据库,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材料科学综合类T2级、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重庆市高品质科技期刊、重庆市出版专项资助期刊、重庆名刊。2021 CiteScore 14.3,位列Scopus收录的全球同类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Chemical Engineering (miscellaneous),第2位(2/42),前4.8%;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Science (miscellaneous),第5位(5/124),前4.0%;Engineering:Mechanics of Materials,第10位(10/384),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