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获国家杰青资助,刚刚在Nature发表重要成果!
学研汇 技术中心 纳米人 2022-12-29
特别说明:本文由学研汇技术中心原创撰写,旨在分享相关科研知识。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原创丨爱吃带鱼的小分子
编辑丨风云

背景

目前,绿色和红色波长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已经实现了外部量子效率超过20%,然而,蓝波长下的PeLEDs的性能却难以匹敌。蓝色钙钛矿发射器通过卤化物取代很容易合成Cl-Br混合钙钛矿,但这些器件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卤化物偏析,导致谱移。钙钛矿量子点(QDs)具有尺寸依赖的光电特性,可以调谐蓝色发射,超小CsPbBr3量子点是实现高效稳定的蓝色PeLEDs的有前途的候选,然而通过传统的胶体合成已经证明很难实现单分散的5纳米以下量子点,因此(i)合成单分散的超小CsPbBr3量子点具有挑战性; 此外,(ii)在组装成半导体固体的过程中,表面配体很容易在配体交换中丢失,导致不同程度的QD融合,导致在铸造成固体薄膜时难以保持其固相特性。因此,超小的CsPbBr3量子点尚未产生高效的蓝波PeLEDs

解决方案

基于此,南开大学袁明鉴研究员、陈军院士以及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院士(已离职去美国西北大学)认为膜形成过程中的配体交换和耦合这两个关键步骤,因为会导致红移和发射线宽的增加,在处理超限定点时尤其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人员提出要避免这种材料加工方法的工艺,而寻求将合成和胶片制作统一到一个步骤中,开发能够在基于薄膜的合成过程中控制量子点的大小、单分散性和耦合性配体结构,防止分层钙钛矿沉淀,以提供纯立方晶格晶体论文以《Synthesis-on-substrate of quantum dot solids》题发表在Nature

1672279396457690.png

研究结论

钙钛矿QD半导体的制备及表征
研究以紧凑的苯乙基铵共轭配体(PEA+)为模板,将PbBr2CsBr与PEA+配体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混合制备前驱体溶液。所得到的钙钛矿薄膜通过单步旋转涂层(图1a)制备,然后通过抗溶剂滴入来结晶。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模式和瞬态吸收光谱(图1b)均观察到层状钙钛矿。为了抑制层状钙钛矿的形成,并避免高度的八面体畸导致的层状钙钛矿相的不稳定,通过设计头部基团,开发了在甲胺(=CH-)基团上进一步添加了甲基取代,生成α,α-二甲基苄基-铵(DMA+)新配体(图1c), 借助空间位阻配体来实例化严重的八面体畸变。DFT计算表明,空间阻碍配体导致严重的八面体畸变,使层状钙钛矿不稳定。配体倾向于保留在表面而不是渗透到晶格中,强化立方相CsPbBr3/CsPbI3

光致发光和吸收光谱(图1d)表明Br-MBA+薄膜的带隙随着Br-MBA+配体浓度的增加而变宽,实现了2.68 eV的最大薄膜带隙,远高于2.37 eV的CsPbBr3带隙。此外GIWAXS、XRD测量及低剂量HRTEM(图1e-g)显示了CsPbBr3的立方相,且钙钛矿沿[100]带轴分布。尺寸的逐渐减小与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加可见的光致发光的蓝移一致瞬态吸收光谱显示一个窄的漂白剂峰,漂白剂波长在时间上保持恒定,表明了薄膜的单分散性(图1f)。在不同的基材和表面上制备薄膜,发现薄膜基本上具有基材无关的特性

1672279438186900.png
图 1:钙钛矿QD半导体固体

CsPbBr3 QD的形成
基于同步加速器的原位GIWAXS研究了CsPbBr3 QD的形成。发现薄膜生长主要有三个不同阶段图2a):前驱体溶液、中间相PbBr2-2∙DMSO及立方CsPbBr3。亚稳中间相和相应的可控结晶过程可能有助于CsPbBr3量子点的生长,其尺寸分布较窄。使用原位光致发光光谱来研究薄膜生长过程中带隙的演化:整个过程中光致发光的位置基本上是恒定的(图2b),这一发现归因于配体的强结合亲和力配体的强锚定亲和力以及对配体浓度的控制是SoS结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这使得生成的QD具有可调的尺寸进一步合成了几种不同的halide-substituted X-MBA+(X=F, Cl, I)研究尾部官能团的作用:尾基影响配体表面的结合亲和力,高吸附能和低吸附能垒有利于强限制QD的形成。I-MBA+配体表现出与Br-MBA+相似的锚定能力,并形成了粒径可调的单分散QD膜。

1672279605108339.png
图 2:QD薄膜SoS的形成

QD 薄膜SoS的光电性能测试
研究发现归因于强一级激子重组(图3a),与传统CsPbBr3钙钛矿(~27 ns)相比蓝色薄膜的有效光致发光寿命(τeff~4 ns更短,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80%,FWHM≈23 nm(图3b),阱态密度为1015 cm−3(图3e,低于传统CsPbBr3薄膜),空穴迁移率为µ=3×10−3 cm2 V−1 s−1(与传统CsPbBr3薄膜相当)。薄膜表现出与常规CsPbBr3相似的电导率(图3f)。在80℃条件下,CsPbBr3 QD薄膜样品在60 min内PLQY保持在90%以上(图3g)。

1672279619119672.png
图 3:QD薄膜SoS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PeLED性能及稳定性
基于上述QD制备了蓝色PeLEDs,发现LED性能(图4b, c)显示的最大EQE17.9%,高于目前报道的最高外部量子效率(EQE)的12.3%(图4),是原来的1.5倍通过施加恒定电流并监测亮度的演变来评估器件的寿命(图4f): 在恒定驱动电流下,电致发光波长和FWHM保持恒定超过5小时。在初始亮度为100 cd m−2的情况下,工作半衰期(T50)为2小时,大约比报道的最佳高效蓝色PeLEDs7高5倍。为了实现电信联盟推荐BT.2100-2标准45所需的小于或等于465 nm的发射,使用CsPbBr3量子点约为3.5 nm的薄膜制备了深蓝色PeLEDs,并获得了EQE为10.3%,电致发光峰在465 nm, FWHM为23 nm。与相似波长的先前钙钛矿相比,PeLEDs的EQE增加了两倍此外,还制造绿色发射和红色发射的PeLEDs:515 nm和679 nm的EQEs分别为21.6%和20.8%。还构建了活性面积为3×3 cm2的RGB PeLEDs(图4i,j):在薄膜厚度、粗糙度和光学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性。

1672279721349304.png
图 4:PeLED 性能及稳定性

结语

研究开发了配体结构,能够在基于薄膜的合成过程中控制量子点的大小、单分散性和耦合性。研究发现配体上的头基提供了空间位阻,抑制了层状钙钛矿的形成尾部使用卤化物取代进行修饰,以增加表面结合亲和力,将所得到的晶粒约束到量子限制制度内的尺寸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86-3
Yuanzhi Jiang et al. Synthesis-on-substrate of quantum dot solids. Nature. (2022), 612.
DOI:10.1038/s41586-022-05486-3

加载更多
1324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