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CO2活化电子诱导调控机制。
单原子Feσ+ 位点与CO2分子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结合,单原子Teσ+ 位点稳定CO2的另一个O原子。
邻近的Teσ+ 作为电子供体调节Feσ+ 位点的电子结构。
Fe-Te双原子位点催化剂对电催化CO2还原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研究背景
电化学还原CO2(CO2RR)合成碳氢化合物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CO2分子中的C=O键 (806 kJ﹒mol-1)非常稳定,反应中间体与催化剂的结合作用相对较弱。目前,Fe 基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是一种潜在的催化剂。然而,CO2的活化涉及两个不同的原子(C和O),单一的位点很难同时满足C和O原子的结合。因此,合理设计双原子位点(DASs)催化剂来调控CO2分子的活化方式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策略,可以利用相邻不同原子间的协同作用来激活C=O。自然界中有许多双金属酶,如一氧化碳脱氢酶(Fe-Mo或Fe-Ni)、细胞色素c氧化酶(Fe-Cu),利用双金属酶协同催化特性激发我们设计和人工合成DASs催化剂。然而,其设计和人工合成存在一定挑战,其合成过程难以精确控制。更具有挑战性的是如何从原子精度上清晰地分析DASs的结构,系统地揭示DASs性能提升的本质和反应机理。
本文工作
鉴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潘原副教授、安徽大学柳守杰副教授、清华大学肖海副教授、陈晨教授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 Catalysis上发表了一篇“Electron Induction of Atomically Dispersed Fe Sites by Adjacent Te Atoms Promotes CO2 Activation in Electroreduction”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作者提出了邻近Te原子对单原子Fe位点的“电子诱导调控机制”的新概念,采用封装-吸附-热解(EAP)策略,将Fe-Te DASs锚定在N掺杂碳框架(NCFs)中,构建了具有稳定、独特的N3Fe-TeC3配位结构的Fe–Te双原子催化剂用于协同催化CO2还原。研究发现催化剂中低价单原子Feσ+位点与CO2分子的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结合,邻近的单原子Teσ+位点作为电子供体调节Feσ+位点的电子结构,稳定CO2分子中另外一个O原子,Fe-Te双原子位点协同促进CO2分子的吸附和高效活化,并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表现出90%以上的CO选择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子活化调控思路,对于设计和开发高效的CO2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与形貌表征。(A)合成示意图;(B)TEM;(C)AC-HAADF-STEM;(D)模型结构中Fe-Te原子距离;(E)强度分布;(F)HAADF-STEM-EDS mapping;(G)N2吸附脱附图;(H)Te 3d XPS;(I)Fe穆斯堡尔谱。
图2 Fe-Te DASs/NCFs的结构表征。(A,B)Fe, Te的K边XANES光谱(插图为一阶导数曲线);(C,D)Fe,Te的氧化态拟合;(E,F)Fe,Te在R空间的k3加权FT-EXAFS光谱;(G,H)小波变换图;(I,J)理论XANES谱图与实验测得的K边XANES谱图对比(插图为Fe SASs/NCFs 和 Te SASs/NCFs的结构模型);(K-N)R空间和k空间的EXAFS拟合谱图;(O,P)Fe-Te DASs/ NCFs催化剂结构模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作者采用AC-HAADF-STEM、XANES、EXAFS、EPR、UPS、XPS、Fe穆斯堡尔谱等表征手段系统解析了催化剂中Fe、Te的电子结构和配位环境,证明了所制备的催化剂中存在N3Fe–TeC3双原子位点配位结构。
图3 电催化CO2RR性能测试。(A)CO2饱和的0.2 M NaHCO3溶液中的LSV曲线;(B)不同电位下的FECO;(C)不同电位下Fe SASs/NCFs和Fe-Te DASs/NCFs-1.2的TOFs;(D)不同电位下不同Te含量的FECO和FEH2;(E)Fe-Te DASs/NCFs-1.2的稳定性测试。得益于邻近Te原子的电子调控作用,Fe-Te DASs/NCFs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O2RR性能,在−1.2 V时电流密度为36 mA·cm-2,在-0.468 V时FECO高达93%,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较宽的电位范围(-0.468~-0.692 V)内,选择性可保持在90%以上。在-0.62 V连续电解24 h后,电流密度和FECO基本保持不变,结构表征证明,Fe和Te双原子仍然高度分散在NCFs中,没有明显的聚集,这表明Fe-Te DASs/NCFs催化剂在CO2RR过程中结构稳定。
图4 原位XAS测试分析催化机理。(A)原位XANES光谱;(B)一阶Δμ-XANES光谱;(C)价态拟合;(D,E)不同电位下Fe K边EXAFS和小波变换图。
图5(A)Te 3d的NAP-XPS,(B)CO2吸附等温线;(C)CO-TPD;(D)在不同过电位下Fe SASs/NCFs, Te SASs/NCFs 和 Fe–Te DASs/NCFs的原位ATR-SEIRAS谱图。为了深入研究CO2电还原与N3Fe-TeC3 DASs的构效关系,作者采用原位XAS技术分析Fe-Te DASs/NCFs催化剂在CO2RR还原过程中的电子结构和配位环境。在CO2饱和溶液中,Fe的价态增加,这归因于CO2在Fe-N位点上的吸附,Fe与CO2的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配位,导致电子离域,形成活化CO2。随着阴极电位的增加,Fe-O键减弱,Fe-C配位增强,与质子偶联形成*COOH,电子云向Fe偏斜,Fe的价态略有下降。在不同电势下,Fe-C/O的配位数发生变化,在-0.675 V和-0.775 V时达到最大值。NAP-XPS测试表明在CO2RR还原过程中Te的价态提高,Te位点与CO2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原位XAS分析,CO2中Te原子可能与O原子配位。CO2-TPD分析表明,Fe-Te DASs/NCFs具有更好的CO2吸附和CO解吸性能。利用原位ATR-SEIRAS中进一步研究了反应机理,随着反应进行,Fe–Te DASs/NCFs检测到Fe2+和Fe3+位点上CO吸附峰,同时Te SASs/ NCFs在相同的电位范围内(-1200 ~ -500 mV vs. RHE)表现出较强的CO吸附,Fe SASs/ NCFs对CO无明显吸附。通过原位ATR-SEIRAS证明了Fe-Te DASs/NCFs促进HCO3-还原为CO,Te的掺杂有利于稳定CO的吸附,从而使Fe-Te DASs/NCFs 表现出较高的CO选择性。
图6 DFT理论计算。(A)U = -0.11 V 电势下Fe SASs/NCFs和 Fe–Te DASs/NCFs的自由能图;(B,C)DOS图;(D)电荷密度差图;(E)CO2RR反应路径结构图。最后,作者构建了FeN3-TeC3双原子位点的模型,通过DFT计算,进一步揭示催化机理。N3Fe-TeC3 DASs通过加速CO2RR动力学过程,促进CO2分子的活化。Te原子作为电子供体,提高了费米能级,加强了CO2分子2πu轨道的相互作用,使CO2分子更容易弯曲形成反应中间体,促进Fe位点与CO2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活化势垒,提高了CO2RR性能。
结论与展望
综上,作者提出了邻近Te原子对单原子Fe位点的 “电子诱导调控机制”的新概念,构建了Fe-Te DASs/NCFs 催化剂协同催化CO2还原。研究发现,邻近的Teδ+作为电子供体,调节Feδ+的电子结构,促进CO2的吸附和活化。Fe-Te DASs/NCFs 催化剂在较宽的电势范围(–0.468〜–0.692 V)内显示出了高CO2-CO转化率(> 90%)。这项工作不仅发现了一种有效的促进CO2活化的电子诱导调控机制,而且为设计合成高价值碳合物的串联催化剂提供重要参考价值。https://www.cell.com/chem-catalysis/fulltext/S2667-1093(23)00125-210.1016/j.checat.2023.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