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赵东元/晁栋梁团队,最新JACS —— 新反应+新器件!
纳米人 纳米人 2023-05-08

1683501309982857.png

第一作者:周万海、宋明
通讯作者:晁栋梁
通讯单位:复旦大学  
     
  
研究背景
获得高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和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的电池体系是能源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水系电池(ABs)作为久经历史考验和应用的电池体现,相对于非水系电池(如商用锂离子电池)具有本征高安全、低成本、易于制造及倍率性能优异等优势,在近年商用非水系电池安全事故频发、难以满足能源改革需求的大背景下,再次引发人们对其关注和研究。为获得高能量密度的水系电池,人们将目光聚焦于金属负极,这是因为它们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比容量和较低的反应电位截止至目前,人们已经在中性(酸性)ABs中尝试了将Fe、Zn、Cu、Mn和Al等金属用作负极,在碱性ABs中尝试了将Cd、Fe、Zn、Bi和Sb等金属用作负极然而,这些金属负极往往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枝晶形成腐蚀钝化HER析氢副反应等问题,基于上述负极的ABs难以在兼顾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保持长寿命。

锡(Sn)金属不同晶面的表面能差异性较小,在电镀中被报道表现出各项同性生长的特点,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择优生长及枝晶的形成。与此同时,Sn还具有高析氢过电位抗腐蚀性高比容量(2 e过程452 mAh/g或4 e过程904 mAh/g)、高密度(7.28 g/cm3)、低成本(26.2 $/kg)以及无毒性(超过3000年的食物器皿应用历史)等特点,作为水系电池负极材料极具吸引力。Sn基水系电池的前期尝试几乎全为酸性液流电池体系,Sn负极的反应均为Sn2+/Sn沉积/剥离反应,仅提供−0.13 V vs. SHE的电位,酸性锡基水系电池的电压及能量受限。然而,从典型的布拜图(电势-pH图)可知,碱性电解液下Sn将具有极具吸引力的低电极电位,可以达到约−1.0 V vs. SHE,非常适合开发高比能ABs。事实上,碱性Sn金属电化学已经很早应用于电镀领域,其采用的是四价的SnO32–由于动力学特性差,其电镀过程通常需要高温条件并伴随高过电位,电镀电流效率一般不超过70%。如,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卢怡君教授团队(Adv. Mater. 2021, 33, e2008095)尝试了将锡金属用于碱性电池,以2 M K2Sn(OH)6 + 1 M KOH作为负极电解液和以5 M KI作为正极电解液,构建了在60℃的环境下运行的碱性Sn-I液流电池。必要的高温条件和液流运行模式,可能不利于获得高比能,应用场景会受限制。因此,构建可实用化的Sn金属负极,实现常温下高效可逆的Sn基电化学,进而获得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倍率性能的新型Sn基电池体系仍是一项挑战,这些研究仍是空白

         
研究亮点
1. 建立了新型锡基水系电化学,通过Sn/SnO22– 新型redox反应,解决了Sn高效沉积/剥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实现了高性能碱性水系Sn负极。
2.结合理论计算模拟原位/非原位表征,详细分析了碱性Sn沉积/剥离电化学反应机制、结构和形态演变,阐明了反应热力学能垒低和动力学速度快的本质原因。
3. 开发的耐腐蚀、耐析氢无枝晶的金属Sn负极表现出−1.07 V vs. Hg/HgO的低电极电位、450 mAh/g的比容量、近100%的库伦效率、出色的大电流运行能力(45.5 A/g)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4. 开发了水系电池新体系,开发出一系列高比能Sn基水系电池,作为概念验证展示了包括314 Wh/kg的1.45 V锡镍电池(58 kW/kg,循环超过15000圈),420 Wh/kg的1.0 V锡空气电池(循环寿命超过1900 h),以及609 Wh/kg的2.4 V锡锰混合电池(无特殊标注时,能量密度基于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
         
主要内容
2023年5月3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在水系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High-Energy Sn-Ni and Sn-Air Aqueous Batteries via Stannite-Ion Electrochemistry。论文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周万海博士徐州工程学院宋明博士,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晁栋梁教授

本工作中,首次通过Sn/SnO22– 电化学实现了一套新型的高度可逆、高比能的水系锡基电池。结合谱学分析、电化学表征和理论计算,二价的Sn/SnO22–相对于四价的Sn/SnO32–电化学在热力学及动力学上的有利性被确认:a)热力学上较低的Sn还原ΔG、更紧凑的溶剂化结构和更强的H2O结合能;b)动力学上更快的表面电荷转移过程和更快的SnO22–扩散。通过集流体调节Sn成核,亲锡的铜基基底可以实现低过电位和高的库伦效率(CE)。所开发的Sn负极表现出−1.07 V vs. Hg/HgO的低电极电位、450 mAh/g的高比容量、约100%的CE以及出色的倍率能力(在 45.5 A/g下几乎无容量下降)。作为普适性和概念验证,1.45 V的Sn–Ni电池可提供313.8 Wh/kg的高能量密度和57.8 kW/kg的高功率密度,并在超过15000次循环后保持97.3%的容量;1.0 V的锡空气电池具有420 Wh/kg的高能量密度和超过1900小时的寿命。这些结果将为获得高比能长寿命的ABs开辟一条新路径,并将为解决金属负极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提供有效策略。

1683501335516685.png
图1.水系SnO22−和SnO32−电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a. Sn金属负极沉积反应示意图;b. KOH电解液中SnO22−和SnO32−沉积可逆性对比;c. 二价与四价Sn金属沉积热力学对比;d. 分子动力学模拟;e. SnO22−和SnO32−对H2O的吸附能;f. RDF分析;g. 微分电容曲线;h. EIS阻抗谱。
         
要点:碱性电解液中,二价Sn将以SnO22而非Sn2+的形式存在,四价Sn以SnO32的形式存在,电化学Sn沉积反应将涉及水分子参与:
QQ截图20230508071756.png

室温静态条件下,Sn金属难以从SnO32−中电沉积而出。即使提高温度至60℃,并采用高浓度的SnO32−(1 M KOH + 1 M SnO32−),Sn沉积/剥离的电流效率仅约为65%,并且伴随着严重的电极极化。与SnO32−形成鲜明对比,使用SnO22−可以实现高度可逆的Sn沉积/剥离电化学,其CE接近100%。热力学上,SnO22−还原为Sn的∆G远低于由SnO32−还原为Sn。DFT计算表明,SnO22−具备比SnO32−更强的与H2O的结合能(SnO22−-H2O高达−8.55 eV,SnO32−-H2O仅为−0.68 eV)。MD模拟表明,水分子被SnO22−离子更紧密地吸附,较小的SnO22−水合离子更容易迁移和扩散。进一步分析电极/电解质界面,确定了更多的SnO22−离子吸附在电极表面的亥姆霍兹层中,利于表面电荷转移(SnO22−Rct为0.21 Ω,SnO32−Rct为3425 Ω)。         

1683501473582088.png
图2.基于Sn/SnO22–的高度可逆Sn金属沉积/剥离行为。a. CV曲线;b. 不同电流密度下Sn沉积/剥离曲线;c. Sn金属与Zn金属负极自放电行为对比;d. 原位产氢内压分析;e. Sn金属负极循环曲线。
         
要点:通过三电极电化学表征体系,5~60 mV/s不同扫速下的CV曲线的保形确定了Sn/SnO22–电化学反应的高可逆性。Sn金属负极的面容量可以高达20 mAh/cm2,质量比容量约为448 mAh/g。Sn负极具有出色的倍率性能,当电流从0.9 A/g (2 C)增加到45.5 A/g (100 C)时,除了一定幅度的电极极化外(约45 mV),电极没有明显的容量下降。与碱性锌金属负极对比,碱性Sn金属负极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低自放电性能搁置6h后Sn负极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9.6%,而锌负极的只有55.0%。原位产氢压力分析和析氢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表明,Sn负极几乎没有析氢引起的自腐蚀。Sn负极在1 mAh/cm2固定电沉积容量下,在不同电流密度下Sn沉积/剥离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1683501493919283.png
图3. 基于Sn/SnO22–的水系Sn金属沉积/剥离过程及机制分析。a. 原位XRD;b. 不同沉积态下的SEM形貌;c. Sn金属沉积过程示意图;d. 不同基底的过电位影响;e. C和Cu基底对SnO22-和Sn原子的吸附。
         
要点:为揭示Sn 沉积/剥离的反应历程、结构和形貌演变,进行了一系列原位及非原位的分析。原位XRD揭示了Sn/SnO22−沉积/剥离型的固液反应机制。SEM分析表明,Sn电极沉积/剥离过程仅伴随着不规则的岩石状Sn颗粒的长大和溶解,而没有枝晶和死锡的形成。集流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形貌、CE及循环稳定性。我们发现,C基基底将引起非常不均匀地Sn沉积,导致较大的过电位和死Sn金属,不利于高库伦效率和高循环稳定性。Ni基和Fe基基底将引发HER副反应,造成低CE和严重的自腐蚀失效。进一步分析,Cu基基底将具有更低的形核过电位(< 5 mV),远低于C基(38 mV)、Fe基(36 mV)、Ni基(28.3 mV),和Ti基(17.5 mV),表明Cu基基底将更有利于形核。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Cu基底对SnO22−离子和Sn原子的更强吸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亲锡性形核和生长,提高了界面稳定性,进而实现了高库伦效率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1683501508274702.png
图4.水系Sn基电化学的普适性及器件验证。a. 锡-镍电池示意图;b. 锡镍电池倍率充放电;c. Ragone图对比;d. 锡镍电池循环性能;e. 锡镍电池成组性;f. 锡-空气电池示意图;g. 一次锡-空气电池放电曲线;h. 二次锡-空气电池充放电曲线;i. 锡-空气电池循环性能;j. 锡空气电池器件演示。
         
要点:借助高可逆Sn金属负极的实现,作为概念验证,首先以高比容量的α相NiAl-LDH作为正极构筑了锡镍电池。其在1 A/g下具有1.45 V的放电电压平台及414 mAh/g(基于正极计算)的高比容量,并且倍率性能十分优异,在80 A/g下仍维持1.39 V的电压平台及338 mAh/g的高比容量(81.5%容量保持率)。基于正负极活性物质计算,该锡镍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14 Wh/kg,功率密度高达58 kW/kg,超过目前报道的许多先进水系电池体系。与此同时,该锡镍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24 A/g下循环15000圈仍维持389 mAh/g容量(97.3%容量保持率)。进一步与空气正极匹配,开发出能量密度达420Wh/kg(基于锡负极和催化剂计算)的1.0 V锡空气电池,锡负极的利用率近100%,二次锡空电池循环寿命1900 h

1683501526988277.png
图5.水系Sn基电池与其它先进储能系统的比较。a. Sn负极与其它金属负极的比较;b. 能量密度比较。

要点:依赖于高可逆Sn金属电极的开发,对Sn基水系电池进行了展望,其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展现出优势。与其他传统水系金属负极相比,评估了碱性金属Sn负极的实用指标,包括电极电位、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经济性和安全性。并且进一步地与高电极电位正极进行耦合,还有望开发出更高电压、更高能量密度的一系列Sn基水系电池。例如,与固液反应机制的酸性MnO2/Mn2+正极耦合,可开发处电压高达2.4 V,能量密度高达609 Wh/kg(基于正负极总活性物质)的Sn-MnO2混合水系电池。最后作者指出,这些高电压混合体系的开发难点在于开发低成本、高离子选择性的隔膜,以避免电解液的交叉污染。与此同时,随着高效的膜技术、抗氧化性电解质的设计以及高利用率锡负极开发等这些挑战的解决,将加速水系Sn基电池体系拓展和面向实用化。
全文小结
通过二价锡酸根解锁Sn负极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实现高CE、长寿命、高倍率碱性Sn金属负极,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高比能Sn基水系电池,其意义简述如下:
    理论上:通过Sn/SnO22–的新型redox反应,详细分析了碱性Sn电化学反应机制,建立了新型碱性Sn基水系电化学解决了Sn高效沉积/剥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获得了高性能Sn负极。
    性能上:开发出耐腐蚀、耐析氢及无枝晶的金属Sn负极,其具有−1.07 V vs. Hg/HgO的低电极电位、450 mAh/g的比容量、近100%的库伦效率、出色的大电流运行能力(45.5 A/g)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器件上:开发出一系列高比能Sn基水系电池,具体包括314 Wh/kg的1.45 V锡镍电池(58kW/kg,循环超过15000圈),420 Wh/kg的1.0 V锡空气电池(循环寿命超过1900h),以及609 Wh/kg的2.4 V锡锰混合电池;
    应用上:拓展了水系电池新体系,并可能推动高能水系电池的实用化发展,这将对高安全、可靠及低成本的能源存储带来直接的效益。

关于论文的具体细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希望小编对全文思路的分析,能对读者有所启发,由于水平有限还望大家见谅。      

原文链接
W. Zhou, M. Song, P. Liang, X. Li, X.Liu, H. Li, T. Zhang, B. Wang, R. Zhao, Z. Zhao, W. Li, D.Y Zhao, and D. Chao*,High-Energy Sn-Ni and Sn-Air Aqueous Batteries via Stannite-Ion Electrochemistry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303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3039
         
高能水系电池团队介绍

7.png
周万海副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专任副研究员。周博士于四川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1年1月加入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晁栋梁教授团队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新型电化学反应电对开发、功能介孔电极材料宏量制备及高比能储能器件开发。周博士曾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站前特别资助及一等面上资助、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8.png
晁栋梁教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博士生导师,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20-2022材料学),入选国家、上海市引进人才计划,担任国际能源刊物的副主编,主要从事新型高安全、低成本、可大规模水系储能器件的电荷存储机理和应用研究。曾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优秀青年基金、澳大利亚研究新星奖、RSC优秀研究员奖、Springer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等。目前,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1/4以上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引用18,000余次,H指数为66。

9.png
赵东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催化、能源、环境、生物应用研究,发展合成了19种复旦大学命名的介孔材料及系列新组分、结构的有序介孔材料,提出了一系列合成新方法体系,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开创性成果,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包括Science, Nature, Nat. Mater., Nat. Chem., JACS, Angew, Adv. Mater等顶级期刊,被引12万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中国化学会-化学贡献奖、中国分子筛成就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任国际介观材料协会主席、ACS Central Science执行编辑、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等。现任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内蒙古大学名誉校长、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院长。

加载更多
1053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