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由米测技术中心原创撰写,旨在分享相关科研知识。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原创丨米测MeLab
编辑丨风云
研究背景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 (FHM) 的哈密顿量采用简单的形式,由两个项组成:一个表示最近邻跳跃 t,另一个表示自旋相反的电子之间的现场相互作用 U。FHM 可以描述各种强关联电子物理学,包括相互作用驱动的金属到绝缘体转变、量子磁性和非常规超导性。
关键问题
目前,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
1、费米子FHM模型的低温物理学理解仍不清晰
尽管经过 60 年的深入研究,对其低温物理学的准确理解仍然未知。精确的解析解仅在一维或无限空间维度的极限下可用,解决其低温物理在理论或数值上都具有挑战性。
2、反铁磁相对实现哈密顿参数精确控制十分重要,但尚未实现
光晶格中的超冷费米子提供了一个干净且控制良好的平台,为模拟 FHM 提供了一条途径。在半填充时掺杂 FHM 模拟器的反铁磁基态预计会产生各种奇异相,虽然已经获得了短距离和长距离内反铁磁关联的观测结果,但反铁磁相需要大型均匀的量子模拟器中足够低的温度,目前尚未实现。
新思路
有鉴于此,中科大潘建伟、陈宇翱、姚星灿等人报告了在均匀光学晶格中由锂-6原子组成的三维费米子哈伯德系统中观察到的反铁磁相变,该系统具有约800,000个位点。当相互作用强度、温度和掺杂浓度被精细调整到接近各自的临界值时,可以观察到自旋结构因子的急剧增加。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很好地用幂律发散来描述,从海森堡普适性类来看,临界指数为1.396。在半填充和最佳相互作用强度下,测量的自旋结构因子达到123(8),标志着反铁磁相的建立。该研究结果为探索FHM的低温相图提供了机会。
技术方案:
1、阐明了实验方案和装置
作者利用超冷6Li原子实验揭示了通过精确控制实现均匀费米气体和长程反铁磁序,以及自旋结构因子Sπ的测量能力。
2、展示了Sπ作为U/t的函数
作者通过实验揭示了费米子Hubbard模型中反铁磁相变,观察到自旋结构因子随相互作用变化,符合Heisenberg模型普适性,但受系统缺陷和无序影响。
3、测量了自旋结构因子Sπ与初始熵s的关系
实验测量揭示了费米子Hubbard模型中自旋结构因子与熵的关系,发现掺杂显著影响Néel温度和基态性质。
4、探究了Sπ与每点平均密度n的关系
作者通过实验制备了费米子Hubbard系统,测量Sπ发现其在临界点附近随密度n变化急剧,数据与3D海森堡模型普适性类一致。
技术优势:
1、开发了一种用于探索 FHM 低温物理的大规模量子模拟器
作者成功在箱式陷阱中生成了低温均质费米气体,并且利用这种气体展示了具有均匀位点势的三维平顶光学晶格。这是探索费米-哈伯德模型(FHM)低温物理特性的关键技术进展。
2、证实了反铁磁相变和海森堡模型的普适性
作者通过自旋敏感的光布拉格衍射技术,测量了费米子哈伯德系统的自旋-自旋关联函数(SSF),并观察到了预期的临界发散现象,这为实现反铁磁相变提供了实验证据,并验证了该相变与3D经典海森堡模型具有相同的普适性。
技术细节
实验方案和设置
作者在实验中,使用超冷6Li原子在圆柱形盒式陷阱内,制备出均匀的费米气体,其密度和温度分别达到光晶格半填充和极低水平。晶格深度和磁场的调整实现了不同的U/h值。利用自旋敏感的相干布拉格散射技术,观察到高度均匀的原子密度分布和成功建立的长程反铁磁序。通过测量自旋结构因子Sπ,能够表征这种序。这些结果展示了在量子磁性研究中实现精确控制和测量的能力。
图 实验方案和设置
Sπ作为U/t的函数
在半填充的费米子Hubbard模型中,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从金属到Mott绝缘态的非单调Néel相变。在临界点附近,系统表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如坏金属态和自旋密度波不稳定性。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相互作用,观察到自旋结构因子Sπ随U增加而变化,揭示了反铁磁相变。实验数据与3D Heisenberg模型的普适性类一致,显示出幂律发散和临界指数。然而,实际系统中的缺陷和无序限制了关联长度的增长,导致自旋结构因子的饱和。
图 自旋结构因子Sπ作为U/t的函数
Sπ作为每个粒子s的初始熵的函数
作者通过测量自旋结构因子Sπ与初始熵s的关系,研究了费米子Hubbard模型在不同相互作用U/t下的临界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增加,临界发散保持不变,但当接近临界点时,系统表现出较弱的临界标度,暗示Néel转变尚未发生。LDA计算与实验测量值吻合,但数值计算结果高于实验值,可能由于非绝热性和晶格势中的残余无序。此外,还探讨了掺杂对尼尔温度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掺杂水平下,TN可能在量子临界点达到零,而基态可能从反铁磁体转变为不相称的自旋密度波态。
图 自旋结构因子Sπ作为每个粒子s的初始熵的函数
Sπ与每点平均密度n的关系
作者在U约等于11.75t和半填充条件下制备了费米子Hubbard系统,并测量了自旋结构因子Sπ。实验结果显示,Sπ在临界点附近随晶格位平均密度n的变化急剧增加或减少。通过幂律缩放函数拟合,发现数据点在远离半填充区域时与3D海森堡模型的普适性类一致,尽管实验数据不足以精确确定磁临界指数γ。熵的非绝热增加在s和sL之间表现出来,相图揭示了熵与平均密度的关系,为理解系统的临界行为提供了重要信息。
图 自旋结构因子Sπ与每点平均密度n的关系
展望
总之,作者开发了一个先进的量子模拟平台,该平台具有大约 800,000 个晶格点,具有几乎均匀的哈伯德参数和远低于TN的温度。此外,还观察到了 SSF 中的临界发散,为反铁磁相变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该装置为探索FHM的低温和掺杂物理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Shao, HJ., Wang, YX., Zhu, DZ. et al. Antiferro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 in a 3D fermionic Hubbard model.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