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中存在多种流体行为,包括血管内、血流和间质内对流等。研究表明,肿瘤间质液(TIF)是肿瘤微环境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肿瘤细胞间的药物递送和代谢。磁共振成像(MRI)适用于检测组织内液体的流速。临床相位对比PC-MRI技术已被用于观察动脉、静脉等大血管的血流情况。然而,该技术对慢流速的处理仍不够敏感。已报道的垂直平面回波PC-MRI技术和Velocity Mapping序列能够提高测量缓慢的组织间液速率的信噪比(SNR)。有鉴于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东研究员、刘文韬研究员和北京化工大学侯毅教授在BALB/c裸鼠模型中利用该序列测定MDA-MB-231人乳腺肿瘤细胞的TIF流速。
本文要点:
(1)实验通过静脉注射两种不同大小的造影剂,首次研究了它们的分布与TIF流速的关系。临床扫描结果显示,小分子DTPA-Gd在注射后会即刻分布于肿瘤边缘周围,该分布情况与给药前的TIF高流速面积呈正相关。
(2)实验结果表明,NaGdF4-PEG(聚乙二醇)纳米粒子会进入肿瘤,并在3 h达到峰值,该分布情况则与TIF的高流速区域呈负相关。综上所述,该研究证明了分析TIF流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肿瘤内的液体行为及其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
Fangfei He. et al. MRI-Based Interstitial Fluid Velocity Analysis for Drug Deliver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Tumor.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4
DOI: 10.1021/acs.analchem.3c0367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3c0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