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le:通过原位形成具有内置互穿网络的p-i-n结构实现19.4%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NavyLIu NavyLIu 2024-01-14

image.png逐层(LBL)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垂直微观结构,然而,其仍然缺乏对垂直组成和分子组织的精确控制。在此,香港理工大学Li Gang、加利福尼亚大学Yang Yang通过原位形成具有内置互穿网络的p-i-n结构实现19.4%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本文要点:

1) 这种具有内置互穿网络的结构减轻了陷阱密度状态和能量损失,并改善了空穴转移动力学,从而平衡了电荷传输和最大化了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因此,作者实现了功率转换效率(PCE)为19.41%(经认证为19.0%)的高效GPT-LBL有机太阳能电池(OSC)。

2) 此外,含有GPT-LBL OSCs的大面积(1.03cm2)器件在露天刀片涂层中具有17.52%PCEp-i-n结构将对器件工程和光物理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扩展的OSC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Ying Zhang et.al Achieving 19.4% organic solar cell via an in situ formation of p-i-n structure with built-in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Joule 2024

DOI: 10.1016/j.joule.2023.12.009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3.12.009


加载更多
579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NavyLIu

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反应催化剂及动力学反应机理

发布文章:3742篇 阅读次数:1707597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