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脏运动中获取生物力学能量对于可植入生物电子设备来说是一种有吸引力的能源。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Zhou Li、杭州电子科技大学Ningning Wang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Wei Hua等报告了一种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的无电池、经导管、自供电心脏内起搏器,用于治疗大型动物模型中的心律失常。
本文要点:
(1)
作者表明,胶囊形装置(1.75克,1.52毫升)可以与输送导管整合,通过静脉途径植入猪的右心室,有效地将心脏运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在三周的随访期内保持心内膜起搏功能。我们分别测量了约6.0 V和0.2 μA的自供电心脏内起搏器的在体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2)
这种方法展示了自供电医疗设备的最新进展,它可以克服植入式起搏器和其他用于治疗和传感的生物电子设备的固有能量缺点。
参考文献:
Liu, Z., Hu, Y., Qu, X. et al. A self-powered intracardiac pacemaker in swine model. Nat Commun 15, 507 (2024).
DOI: 10.1038/s41467-023-44510-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