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M:用于光伏应用的共蒸发Cu2AgBiI6薄膜中的成分转变和杂质介导的光学跃迁
湘湘 湘湘 2024-01-17

四元铜-银-铋-碘化物代表了用于光伏和光电探测器应用的有希望的新型宽带隙(2 eV)半导体。

英国牛津大学Henry J. Snaith、Harry C. Sansom和Laura M. Herz等使用气相共蒸发制备Cu2AgBiI6薄膜和光伏器件。

 

本文要点:

(1)

研究结果表明,气相沉积膜的性能高度依赖于加工温度,表现出增加的针孔密度,并根据沉积后退火温度转化为四元相、二元相和金属相的混合物。这种相位变化伴随着光致发光(PL)强度和电荷载流子寿命的增加,以及在高能量(约3 eV)下出现额外的吸收峰。通常,增加的光致发光是太阳能吸收器材料的理想性能,但是光致发光的这种变化归因于CuI杂质畴的形成,其缺陷介导的光学跃迁主导了薄膜的发射性能。通过光泵太赫兹探针光谱,揭示了CuI杂质阻碍Cu2AgBiI6薄膜中电荷载流子的传输。还揭示了Cu2AgBiI6材料的主要性能限制是短的电子扩散长度。

(2)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解决铜-银-铋-碘化物材料中的关键问题铺平了道路,并指明了开发环境兼容的宽带隙半导体的策略。

 

参考文献:

B. W. J. Putland, M. Righetto, H. Jin, M. Fischer, A. J. Ramadan, K.-A. Zaininger, L. M. Herz, H. C. Sansom, H. J. Snaith, Composi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Impurity-Mediated Optical Transitions in Co-Evaporated Cu2AgBiI6 Thin Films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Adv. Energy Mater. 2024, 2303313.

DOI: 10.1002/aenm.202303313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3313


加载更多
467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湘湘

报道能源前沿进展

发布文章:848篇 阅读次数:482043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