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可以通过外球电子转移到溶液(OS-PCET)或通过表面结合活性位点的界面极化的内球机制(I-PCET)进行。虽然OS-PCET已被广泛研究与分子的洞察力,表面的内在异质性阻碍了分子水平的理解I-PCET。
麻省理工学院Yogesh Surendranath等采用石墨共轭羧酸(GC-COOH)作为I-PCET的分子明确主体来分离I-PCET的本征动力学。
本文要点:
(1)
作者测量了整个pH范围内的I-PCET速率,揭示了一种V型pH依赖性,缺乏OS-PCET特有的pH无关区域。因此,作者为I-PCET开发了一个机械模型,该模型调用了涉及水合氢离子/水或水/氢氧化物供体/受体对的协同PCET,仅用四个可调参数捕获了整个数据集。作者发现水合氢离子/水的I-PCET比水/氢氧化物快四倍,而两种反应都显示出相似的高电荷转移系数,表明后期质子转移过渡态。
(2)
这些研究突出了I-PCET和OS-PCET之间的关键机理差异,为理解和模拟对能量转换和催化至关重要的更复杂的多步I-PCET反应提供了框架。
参考文献:
Lewis, N.B., Bisbey, R.P., Westendorff, K.S. et al. A molecular-level mechanistic framework for interfacial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s. Nat. Chem. (2024).
DOI: 10.1038/s41557-023-01400-0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3-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