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者主要是通过细胞水平实验来评价大多数化学合成的抗癌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往往忽略了免疫系统的关键作用。有鉴于此,南京大学李劼教授、郭子建院士和杨荣教授开发了一种患者源性、保留T细胞的肿瘤类器官模型,其能够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依赖性杀伤的协同范式下评估化学药物的抗癌疗效,从而有望能够弥补被简单的细胞毒性实验遗漏的药物作用。
本文要点:
(1)实验评估了临床批准的铂(Pt)药物和由28种PtIV化合物组成的定制库。研究发现,铂类药物的直接细胞毒性较低,但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应用时会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相反,大多数的PtIV化合物能够表现出强大的肿瘤杀伤作用。一些PtIV化合物不仅具有直接的肿瘤杀伤性能,也能够与ICIs表现出显著的免疫协同作用,并且在亚微摩尔浓度时的效果尤为突出。
(2)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肉桂酸轴向配体的PtIV化合物Pt-19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可通过促进细胞毒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免疫相关通路和增强T细胞受体(TCR)的克隆扩增,从而产生显著的免疫协同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将患者源性、具有免疫功能的肿瘤类器官用于化疗药物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推动小分子药物的发展。
Zihan Zhao. et al. Patient-derived Immunocompetent Tumor Organoids: A Platform for Chemotherapy Eval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cell Recogni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31761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