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胞吞作用的内源性蛋白的管状重吸收是一种能够防止营养流失重要途径,可。然而,如何利用这一重吸收途径来递送外源性纳米药物仍然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有鉴于此,华南理工大学刘锦斌教授利用将特异性的PEPT1/2靶向Gly-Sar肽作为配体的表面模拟策略,开发了可通过肾脏清除的发光金纳米颗粒(P-AuNPs),并将其作为蛋白质模拟物以研究基于转胞吞作用的外源性物质的肾小管重吸收。
本文要点:
(1)研究者通过调节Gly-Sar介导的转胞吞作用的影响因素(肾小管管腔内H+含量和肾小管细胞内PEPT1/2转运蛋白数)和体内外实验证明了P-AuNPs与肾小管细胞之间存在特异性、高效的相互作用。
(2)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的转胞吞作用会显著引导P-AuNPs通过重吸收回到血流,从而提高纳米粒子的血液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有助于实现高对比度肿瘤成像。
Di Huang. et al. Transcytosis-Based Renal Tubular Reabsorption of Luminescent Gol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Tumor Imagi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31690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