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吴丽教授、复旦大学刘凌晓教授和冯玮教授设计了一种综合的方法来构建具有优异的发光亮度、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的NIR-I/NIR-II纳米荧光团。
本文要点:
(1)实验首先证实了具有较强疏水部分和较弱亲水部分的两亲性分子是构建明亮的纳米荧光团的优越候选分子,原因在于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分子内电荷转移/聚集引起的供体-受体-供体型荧光团的荧光猝灭。
(2)实验制备的纳米荧光团能够在水溶液中实现超过4.5%的荧光量子产率以及长达1300 nm的强NIR-II拖尾发射。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荧光团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全身血管成像、脑血管成像以及体内淋巴系统的高对比度荧光成像。此外,该纳米荧光团也能够在体内对微小肿瘤进行高灵敏度荧光检测,因此其有望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实现荧光成像指导的精准手术导航。
Xiaobo Zhou. et al.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Bright NIR-I/NIR-II Nanofluorophores for High-Resolution Bioimaging and Tumor Detection in Vivo. Nano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3c0497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3c0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