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治疗药物和示踪分子在内的小分子在生物加工、疾病治疗和诊断等领域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功能性小分子(FSMs)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高、载药量大、制造过程简单、无需对FSMs本身进行化学修饰等优势。有鉴于此,墨尔本大学Frank Caruso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多酚介导组装的通用方法,并将其用于在水性和环境条件下将FSM组装成纳米粒子(即FSM-MPN NPs)。
本文要点:
(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抗癌药物、潜伏期逆转剂和荧光团的负载率高达80%,这主要是由FSM与纳米粒子成分之间的π和疏水相互作用所促进实现的。研究发现,包括包覆多酚-抗体薄膜或连续共载多种FSMs在内的二次纳米粒子工程可分别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和联合递送。
(2)在FSM-MPN NPs中加入荧光团后,研究者能够对其在不同时间点的生物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成像。静脉给药24小时后,大部分的NPs仍会保留在肾脏和心脏中。综上所述,该研究工作能够为合理设计小分子纳米粒子递送平台以实现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Jingqu Chen. et al. Metal–Phenolic-Mediated Assembly of Functional Small Molecules into Nanoparticles: Assembly and Bioappl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31958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