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增值化学品/燃料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为实现碳中和能源循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策略。然而,如何控制和精确调节催化剂活性位点的配位环境,以高效生成目标产物,特别是多碳(C2+)产物,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近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Shengqi Chu,香港理工大学Bolong Huang,邵敏华,香港城市大学Zhanxi Fan报道了在中性条件下电还原CO2为C2+产物的配位聚合物中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工程。
文章要点
1)值得注意的是,具有Cu−N2S2配位构型(Cu−N−S)的Cu配位聚合物与具有Cu−I2S2配位构型(Cu−I−S)的类似聚合物相比,乙烯和C2+产物的Faradaic效率分别为61.2%和82.2%。
2)原位研究表明,Cu−N−S上的顶部和桥*CO中间体的平衡形成,促进了C - C耦合以产生C2+。理论计算表明,配位环境工程可以诱导Cu活性位点的电子调制,Cu的d波段中心在Cu−N−S中上移,对C2+产物有更强的选择性。因此,Cu−N−S更倾向于生成C2+产物,而Cu−I−S由于抑制了C2+途径的C−C偶联,具有较大的能垒,更有利于甲酸的形成。
参考文献
Juan Wang, et 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of Metal Centers in Coordination Polymers for Selective Carbon Dioxide Electroreduction toward Multicarbon Products, ACS Nano, 2024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1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