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药物载体应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及精准的药物靶向释放等性能。有鉴于此,重庆大学蔡开勇教授、冯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于永生研究员基于模板引导的反向微乳液(RME)相分离丝素蛋白(SF)自编织技术,制备了一种透明质酸(HA)包被的SF纳米笼(HA-gNCs),并将其用于递送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本文要点:
(1)HA-gNCs具有中空结构,可同时高效地包封抗炎药物磷酸倍他米松(BetP)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PD-L1抗体(αPD-L1)。研究发现,用于加强HA-gNCs的SF外壳的硫代碳酸酯交联剂可以被过表达的谷胱甘肽(GSH)快速破坏,从而能够在肿瘤组织内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并产生硫化氢(H2S)。
(2)实验结果表明,释放的BetP和产生的H2S的协同作用能够对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ITME)进行时序调节,从而增强αPD-L1对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的HA-gNCs在作为癌症药物递送平台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Shuangquan Gou. et al. Glutathione-Responsive and Hydrogen Sulfide Self-Generating Nanocages Based on Self-Weaving Technology To Optimize Cancer Immunotherapy.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0893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