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原子尺度的位点对于减缓多硫化物穿梭、促进硫氧化还原和调节锂硫电池中的锂沉积至关重要。鉴于此,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宋英泽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周光敏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功名教授等人研究开发了一种近端距离为3.5Å的锂硫电池用同核铜双原子催化剂,其中两个相邻的铜原子通过一对对称的氯桥键连接。
文章要点:
1)该研究证实,由于近端铜原子及其独特的配位,使活性界面浓度增加,同步引导硫和锂的演化,并且,这种精细的设计突破了单核金属中心的活性限制,代表了锂硫电池领域的催化剂概念;
2)此外,该研究表明,在硫含量为60 wt的情况下,实现了7.8 mA h cm−2的重量百分比,质量负荷7.7 mg cm−2,电解质用量4.8 μL mg−1。
参考资料:
Yang, Q., Cai, J., Li, G. et al. Chlorine bridge bond-enabled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 for electrocatalyzing lithium–sulfur reactions. Nat. Commun. (2024).
DOI:10.1038/s41467-024-47565-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