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最具侵袭性、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由于存在耐药性、天然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和非特异性分布等问题,因此传统化疗对GBM的治疗效果较差,并且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导致目前临床可用的有效治疗药物仍然不足。有鉴于此,中国药科大学刘畅教授基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筛选了1430个小分子化合物,并获得了一种新型的抗GBM药物洛美他派(LMP)。
本文要点:
(1)实验构建了一种能够主动靶向GBM的仿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RFA NPs),其主要由作为内核、负载LMP的四面体DNA纳米笼(tFNA NPs)和作为壳层、叶酸修饰的红细胞-癌细胞-巨噬细胞杂化膜(FRUR)所组成。研究发现,“伪装”的FRUR会使得tFNA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性能,包括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改善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高效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肿瘤靶向性等。
(2)实验结果表明,LMP RFA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抗GBM活性,可减少脱靶药物递送,延长生存期,并且不会在荷瘤小鼠模型中产生显著的副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工作将高通量药物筛选与仿生纳米载药系统技术相结合,能够为GBM治疗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Mingming Song. et al. Efficient Delivery of Lomitapide using Hybrid Membrane-Coated Tetrahedral DNA Nanostructures for Glioblastoma 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dma.20231176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