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化Li+结构对电解液/电极界面(EEI)组分和脱溶能垒有重要影响,这两个因素是决定锂离子在锂电池中扩散动力学的两个关键因素。
近日,广西大学Meinan Liu提出了“溶剂活度”的概念来定量描述电解质元素与溶剂化Li+结构之间的关系。
文章要点
1)通过对电极电位与溶剂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提出了一种“低活度-溶剂”电解液(LASE)体系来制备稳定的富含无机离子的EEI。纳米 LiF 颗粒作为模型,用于捕获游离溶剂分子以形成 LASE 系统。
2)这种先进的 LASE 不仅表现出出色的抗枝晶生长行为,而且还在 Li/LiNi0.8Co0.1Mn0.1O2 电池中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在 0.5 C 下循环 250 次后容量为 169 mAh g−1)。
参考文献
Haifeng Tu, et al, Superior Li+ Kinetics by “Low-Activity-Solvent” Engineering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Nano Lett.,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0501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