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纳米载体以靶向多种类型的癌症是癌症纳米药物开发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大多数通过全身给药的纳米颗粒(NPs)会迅速被肝脏清除,导致其靶向肿瘤的效率较低。并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有鉴于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王明锋教授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Hui Tan研究员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荧光瓶刷聚合物,并筛选了9种具有不同尺寸和表面包覆层的聚合物衍生纳米粒子,以用于肿瘤成像和靶向递送。
本文要点:
(1)性能最佳的聚合物的侧链中含有低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可降低巨噬细胞摄取,并且具有延长的血液循环时间(长达27小时)。与肝脏相比,该聚合物在肿瘤中的积累效率更高,表明其具有免疫逃避诱导的肿瘤靶向机制。
(2)实验结果表明,更高的肿瘤富集可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在五个不同的肿瘤模型(包括原位胶质母细胞瘤和胰腺癌)中,该聚合物纳米载体能够表现出优异的肿瘤靶向性能,由此表明其在肿瘤靶向递送领域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Wei Zhang. et al. Theranostic Bottle-Brush Polymers Tailored for Universal Solid-Tumor Targeting.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1175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1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