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业的电气化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快速充电性能和寿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日,宝马公司Sophie Solchenbach,Johannes Wandt研究了高能量密度(~800 Wh/L)原型圆柱形4695锂离子电池在两种不同(“低”和“高”)电解质含量下的快速充电。
文章要点
1)通过孔体积计算、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转动惯量测量,我们发现在高电解质电池中,活性材料的体积变化会导致电解质在循环时进出果冻卷,而在低电解质电池中不会发生电解质运动。同时,与低电解质电池相比,高电解质电池在快速充电循环过程中的容量保持率明显较差(130次循环后容量损失分别为24%和5%)。
2)研究人员证明,平面内电解质运动与平面内LiPF6浓度梯度的耦合会迅速导致沿果冻卷高度(=平面内)的厘米级强LiPF6浓度梯度:仅经过18个循环,果冻卷边缘和中心的LiPF6浓度(由离子色谱法测定)与初始平均值相比偏差超过±50%。研究人员将这种迄今未知的效应称为“电解质运动引起的盐不均匀性”(EMSI)。这种长尺度盐浓度梯度会导致电池容量损失、电阻增加,并最终导致高度局部的锂沉积。
3)最后,研究人员讨论了EMSI效应对电池设计和测试的深远影响,不仅适用于圆柱形电池,而且适用于任何高压缩下的大型锂离子电池。
参考文献
Sophie Solchenbach, et al, Electrolyte Motion Induced Salt Inhomogeneity – A Novel Aging Mechanism in Large-Format Lithium-Ion Cells, Energy Environ. Sci., 2024
DOI: 10.1039/D4EE0321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