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体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体内荧光成像,但由于实时激发激光产生的背景信号,导致其面临巨大挑战,包括低信噪比(SNR)甚至虚假信号。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在过去的十年里,功能化有机长余辉发光体受到了广泛关注。近日,上海交通大学Li Zhe、湖南大学张晓兵、湖南师范大学刘红文从双组分分离的纳米系统到集成的单发光体综述研究了有机长余辉发光体。
本文要点:
1) 有机长余辉发光体不但可以克服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生物毒性(无机重金属的代谢毒性和泄漏风险),而且在去除激发源后可以继续进行长余辉发光,从而有效地提高成像质量。有机长余辉发光体具有良好的结构可定制性,可用于构建可激活探针,这有利于生物传感。近年来,活性氧(ROS)介导长余辉(ROSLP)发光体(尤其是有机小分子ROSLP发光体)的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
2) 用于体内成像的ROSLP发光体经历了从双组分分离纳米系统到集成单发光体的发展,并逐渐获得了更好的可设计性和生物相容性。作者总结了有机长余辉发光体的发展和挑战,并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历史、长余辉发光工作机制和生物医学应用。
Zhe Li et.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ediated organic long-persistent luminophores light up biomedicine: from two-component separated nano-systems to integrated uni-luminophores Chem. Soc. Rev. 2024
DOI: 10.1039/D4CS00443D
https://doi.org/10.1039/D4CS0044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