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硫族化物基无机空穴传输层(HTL)因其有利的价带最大值和通过Pb-S相互作用钝化界面缺陷的能力而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中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化合物因其高稳定性而被证明可以产生稳定的PSC。然而,南洋理工大学Lydia H. Wong提出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HTL中Cu的存在会削弱界面Pb-S相互作用并损害器件稳定性。
本文要点:
1) 作者观察到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与HTL中Cu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铜的有害影响,作者探索了缺铜黄铜矿化合物CuIn3S5和Cu(InxGa(1-x))3S5作为PSC的HTL,它们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
2) DFT计算表明,将镓掺入HTL会降低HTL钙钛矿界面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基于NiO、CuIn3S5和Cu(In0.3Ga0.7)3S5 HTL的器件在环境条件下的平均T80寿命(保持80%初始效率的时间)分别为200、449和656小时。
Anupam Sadhu et.al Enhancing Perovskite Solar Cell Durability via Strategic Cation Management in Chalcogenide-Based Hole Transport Layer Adv. Energy Mater. 2024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