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可控性、机械性能、离子电导率和工作电压窗口等因素限制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实际应用。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牛津、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王鹏飞、Liu Mengyue提出了一种结合两性分子修饰的3D打印策略,有效解决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H)基SPE的问题。
本文要点:
1) 天冬氨酸(Asp)羧基产生的供电子性质诱导了聚偏氟乙烯的顺式构象变化,从而增强了Li+在聚合物链上的传输和阴离子固定。此外,Asp的两性官能团同时促进锂盐解离和Li+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去溶剂化,从而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稳定的Li3N/LiF富集界面。
2) 此外,3D打印技术提高了SPE膜的连续性和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因此,SPE表现出高的离子电导率(1.20×10−4 S cm−1)、大的转移数(0.68)、宽的电化学窗口(4.6 V)和良好的抗拉强度(≈110 MPa),使半电池在2000小时内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过电位低至40 mV。此外,带有SPE的软包电池可提供高能量密度(492 Wh kg−1和1303 Wh L−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Tao Zhang et.al 3D printing zwitter Molecule-Enhanc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Functional Mater. 2025
DOI: 10.1002/adfm.202424362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