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大学&南航Nature Commun:纳米气泡成核的分离用于无阻转移电催化
纳米 纳米 2025-01-25

电催化气体析出反应常常导致电极表面被气泡覆盖,阻碍了物质向活性位点的传质。在实际的高电流密度条件下,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导致电池突然失效。

有鉴于此,湖南大学何勇民教授、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政教授、南洋理工大学Zhengyang Zhang、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助华教授等报道开发了一种基于片上微电池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小于50 nm的气泡原位成像,动态检测HER反应过程中气泡的成核情况。

本文要点:

(1)

这项研究以Pt界面金属层-石墨烯作为模型体系,研究表明,界面金属层与石墨烯之间强大的结合能(从金属-载体间距减少,以及电荷转移增强的现象得以体现),因此相比于Pt-石墨烯体系具有更低的能垒,促进了H从Pt向石墨烯载体的溢流。

这导致气泡的成核位点在空间上离开Pt表面,显著提高催化活性,通过微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实验能够验证这个现象。

(2)

这项研究的研究结果为控制气泡的成核,以及设计传质阻力最小的电催化界面提供思路。

image.png 

参考文献

Guo, S., Yu, M., Lee, JK. et al. Separating nanobubble nucleation for transfer-resistance-free electrocatalysis. Nat Commun 16, 919 (2025).

DOI: 10.1038/s41467-024-55750-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750-5


加载更多
156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技术

介绍材料新发展和新技术

发布文章:9240篇 阅读次数:11869876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