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π-π堆积介导的双层分子桥用于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电荷传输
NavyLIu NavyLIu 2025-02-18

image.png

一端吸附在电子传输层(ETL)上,另一端结合到钙钛矿上的分子桥可以有效地修复ETL/钙钛矿界面上的缺陷。然而,单层桥通常与不需要的双层分子共存,在它们之间留下范德华间隙。电荷传输只能通过隧穿效应在间隙中传播,这需要正向电压偏置,并导致电荷传输效率受限。在此,华侨大学魏展画、谢立强、罗小燕设计并合成了一种1,3-二苄基-2-苯基氯化咪唑鎓(DPhImCl)的咪唑鎓衍生物离子盐,其特征是具有多个芳香侧链,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层界面分子桥。

 

本文要点:

1) 研究表明,DPhIm+通过咪唑环在SnO2和钙钛矿表面强烈吸附,而吸附在SnO2上的两层DPhIm+分别通过侧链苯环的π-π堆叠相互作用,在SnO2/钙钛矿界面形成双层分子桥。

2) 这种π-π相互作用促进了分子层的有序堆叠,并为电子传输创造了跳跃通道,从而提高了界面电荷转移效率。因此,n-i-p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5.90%的器件效率和1101小时的T90运行寿命。

 

参考文献:

Lingfang Zheng et.al Bilayered Molecular Bridge Mediated by π–π Stacking for Improve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port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Functional Mater. 2025

DOI: 10.1002/adfm.202424464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4464


加载更多
75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NavyLIu

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反应催化剂及动力学反应机理

发布文章:3733篇 阅读次数:1698709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